纺织行业迎来了一喜一忧的消息

发布日期: [2025/6/23] 共阅读 [19] 次

纺织行业最近迎来了一喜一忧的消息。印尼终止了对我国长丝纱线的反倾销调查,而巴基斯坦却对我国的聚酯长丝纱线作出了反倾销肯定性终裁。这种 “冰火两重天” 的局面,直接反映了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印尼的决定让国内纱线企业松了一口气,但巴基斯坦的高额反倾销税(5.35%~20.78%)却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,逼得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出口策略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这种贸易摩擦的背后,隐藏着更深层的行业矛盾 —— 高端产能闲置与低端价格战并存,华东开机率 68% vs 越南 92%,但真正致命的不是产能过剩,而是产业链的脆弱性。


印尼终止反倾销调查,一场意外的 “缓刑”

印尼终止对华合成纤维长丝纱线的反倾销调查,理由是国内供给不足,征收反倾销税 “不符合国家利益”。这一决定看似利好,实则暴露了印尼本土产业的短板 —— 他们根本离不开中国的纱线供应。2023 年 9 月启动调查时,印尼国内企业还信心满满,结果两年不到就认怂了。这种反转背后,是中国纱线在成本和质量上的双重优势:印尼本土企业想替代?门都没有!绍兴某布老板算过一笔账,印尼纱线的价格比中国贵了 15%,交货周期还长了一倍,这种差距不是短期能追上的。


但别高兴太早,印尼的 “缓刑” 并不意味着永久安全。他们的反倾销委员会(KADI)在公告中留了后手,强调 “未来可能重新评估”。这种暧昧态度,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。国内企业得抓住窗口期,赶紧巩固市场份额,否则下次调查卷土重来时,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。


巴基斯坦的 “狠手”,5 年高额关税的连锁反应

相比之下,巴基斯坦的终裁简直是 “雪上加霜”。5.35%~20.78% 的反倾销税,直接砍掉了中国纱线的价格优势。更狠的是,这项措施持续五年,几乎锁死了中小企业的出口空间。吴江某纱线厂的老板吐槽:“巴基斯坦市场占我们出口的 30%,现在利润直接归零,只能转战东南亚了。” 但东南亚也不是避风港 —— 越南、印度的纱线企业早就虎视眈眈,2024 年越南对巴基斯坦的纱线出口量暴涨了 40%,价格还比中国低 5%。


声明:本文的内容整理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,联系删除。